正在長大的孩子很希望能擁有掌控和自主的權利,
所以有時候父母直述或命令的方式會讓孩子很難順從,
故就會發生我要他往東他偏要往西的狀況。
有些人會說,小孩子不聽你的話就是因為你不夠兇,
只要你夠兇他就會乖乖聽話,
坦白說我們很多人長大的過程中都是被兇大,
所以兇固然能解決當下的問題讓孩子乖乖順從,
但如此單向的溝通方式容易使孩子感受到不被了解,
而且如此被壓抑的小孩能願意被你兇幾年呢?
這樣子的溝通模式到了青春期還適用嗎?
我們何不從孩子還小時就建立起可以雙向溝通的模式,
讓孩子更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訊息,
也能從得到的訊息經驗中學會如何表達自己,
孩子便更容易從溝通中得到好處……
如何與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溝通呢?
在學校我們很注重小孩的安全問題,
有些小孩會喜歡把手指頭伸進門縫裡玩,
如果我們大聲阻止孩子或許當下因為害怕他會停止這行為,
一旦大人離開不注意時他就會再去嘗試,那該怎麼辦呢?
具體的指出行為:你的手指頭鑽到門縫裡玩是一件很危險的事
說明後果:有人沒看到關上門的話你就會被夾到,你會受傷而且很疼
給予選擇權:所以你要繼續玩然後有可能被夾傷,還是要趕快把手收回來去玩玩具
最後說出感受:你受傷的話,老師和媽媽爸爸都會很難過,所以我希望你要好好保護自己知道嗎!
有時候我們也可以教導孩子如何運用語言的力量處理一些常見的問題,
例如小朋友們在幼稚園常會為了搶玩具起爭執,
我們可以經由一些步驟引導他們來處理問題,如
具體的指出行為:你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就是拿別人的玩具,這樣別人會很不高興
說明後果:這樣他以後可能就不會想跟你玩了,你希望這樣嗎?
給予選擇權:你希望來學校可以和好多好朋友一起玩,還是只有你自己一個人很孤單的玩呢?
教導處理的方法:那你可以跟他說〝我可以借你的玩具玩嗎?玩好就還你〞、
〝我可以和妳交換玩具玩嗎?〞、〝我們可以一起玩嗎?〞……等。
最後說出感受:我們可以利用一點同理心的方式反問孩子,
如果今天換做別人搶走你的玩具你有什麼感覺?
生氣、難過、不開心……等讓孩子體會另一個腳色的感受會更有利於行為的調整。
溝通不是一件難事,卻是需要不斷練習熟練的事,
簡短、明確、有條理的用句會更適合小朋友們理解和接納喔!
Karcid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