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是一種比較成熟層次的情緒行為反應,
當我感覺很滿足而且我想要把這份喜悅也讓別人可以感受到時,
我就會自然而然並且很喜悅地去分享,
所以周圍的朋友們也很自然地喜歡親近我和我玩。
可是若當我的孩子還不想去分享的時候怎麼辦呢?
千萬別強迫你的孩子讓出自己喜愛的玩具,
因為〝分享〞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它是在感受到滿足後自然出現的行為,
所以與其想辦法要你的孩子和別人分享玩具、分享食物,
不如讓他看見自己擁有的那麼多,
讓他深刻地體會到原來自己那麼的幸福。
我之前帶過的一位學生他的家長就做的非常的好,
他不會勉強自己的小孩割愛,
但是他會帶他的孩子去孤兒院參觀,
然後回家後讓孩子自發性的選擇哪一些玩具要捐出去,
其中還有一些是全新的玩具喔!
他們在生活中做到自然地分享,而且他們的孩子還很樂意持續地這麼做下去。
在學校我們每個禮拜四也都是孩子的玩具分享日,
在分享這些寶貝們帶來的書籍和玩具前,
老師們也會提醒寶貝要珍惜別人的玩具,
在玩玩具時也要注意自身和別人的安全,
並且讓他們了解〝等待〞和〝分享〞的觀念,使寶貝們都能遵守遊戲的規則。
若有寶貝們不小心弄壞了玩具或撕破了書籍,
老師也會用同理心的方式幫助寶貝了解自己的行為,
例如我們會使用問句問寶貝:
如果你心愛的玩具被同學用壞了,你會有甚麼樣的感覺?(寶貝通常會回答難過、生氣、想哭)
那這樣你下次還會想再借他玩嗎?(寶貝們通常會回答不會)
那你今天弄壞了別人的玩具,別人還會想再借你玩嗎?(寶貝會回答不會)
那這樣下次要不要小心一點呢?(寶貝通常會回答好)
然後再引導寶貝和對方說對不起等。
或者我們會用正向的引導問句來幫助寶貝調整行為,例如:
你喜歡和粗魯的人玩還是喜歡和珍惜玩具的人一起玩?(寶貝通常都會回答後者)
和珍惜玩具的人一起玩會玩得很開心還是很生氣?(寶貝通常會回答開心)
所以這樣你的朋友會不會越來越多?(寶貝回答會)
讓寶貝們將正確地使用玩具和會交到很多朋友做正向地連結。
另外我們也會教導寶貝們〝如何正確的說不〞,
當寶貝的書被撕破或玩具壞時,
難免會拒絕再借出給同一個人,
單純的寶貝們會直接的說出:「不,我不要借你。」
老師就會教導寶貝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及為什麼不要借出的原因。
例如:「你翻書的時候太粗魯了,結果把我的書本撕破了,
我不喜歡;如果你可以輕輕的翻,我才要借你。」
並且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別勉強借出,
這樣的引導方式讓他們在同學間的相處會更友善也更開心喔!
曾在旅遊澳洲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很和藹的房東阿嬤Sophia,
她有一個大鳥籠,那個鳥籠大到可以讓六個成年人站在裡面。
鳥籠裡頭住著八隻顏色繽紛的小鸚鵡,
阿嬤每次都很開心地邊餵著小鳥邊聽著小鳥唱歌。
而葡萄園莊主Bob的餵鳥方式就很不一樣了,
他把鳥飼料倒在一個庭院的小角落,然後靜待小鳥來覓食,
結果森林裡的好多鳥兒都飛來吃飼料了,
數量多到比阿嬤大鳥籠裡的小鳥還要多,
其中還包括珍奇的藍色小鳥,當地俗稱為幸運鳥,
只要看到這種鳥就會有好事發生在你身上喔!
莊主輕聲細語地和我們介紹這些小鳥,
而我也是在這個莊園裡頭親眼見到我身平第一次看到的野生孔雀,
在這裡我體會到一件事情:
因為不去佔有,所以學會擁有。
當我們不去佔據的時候我們反而可以擁有的更多,
我想這就是分享所帶來的喜悅;
孩子也將會從分享共玩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快樂。
T.Karcida
留言列表